近年來,國內模具 無論在質還是量上都取得了巨大突破。數據顯示,現時我國模具的生產規模已經占據世界總量的近10%,僅次于日本、美國位列世界第三。由于我國模具制造商在生產技術方面加大投入,以生產更精密的產品來滿足國際市場日益增長的需求,我國模具出口額有望進一步增長。業內專家認為,我國模具前景廣闊,但我國模具技術與目前國際水平相比依然存在著一定的差距,一些高科技含量的模具目前仍依賴于進口,加之國外先進企業近年來更加注重對技術的保護,這對我國模具企業引進技術造成了一定的困難。如何在不增加產品成本的同時提升模具開發速度,成為當前模具企業首先要解決的問題。
現在汽車模具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訂單式生產:汽車模具屬于專用工藝裝備,每套模具均根據整車廠訂單需求,針對某一特定零件設計生產,產品差異化特征明顯,因此本屬于典型的非標準產品設計與制造,由此決定了行內的企業需要不斷的技術創新、并采取“以銷定產、以產定購”的經營模式。
二,技術要求高:隨著技術水平的不斷提升,我們已經從以前的只能制造卡車模具、轎車內板模具,到制造整體側圍、翼子板等復雜的外板模具。近年來許多合資品牌的轎車、自主品牌轎車的外板模具都是我們自行設計制造的。但是從最終汽車的外觀上、從消費者反饋的信息看,我們在面差、縫隙和搭接等細節處與國外差距還很大,這就是很多國人不愿接受、購買自主品牌轎車的原因之一。目前國內鑄造模具總量中屬大型、精密、復雜、長壽命模具的比例只有30%左右,國外在50%以上。并且模具的生產仍以手工為主, 且質量不穩定、周期長,生產環境差,制約了我國模具的更高層次發展。 傳統的人工打磨等模具生產方式,讓國內的模具生產處在較低的層面。 沒有能力承接一些大型、精密、復雜和長壽命高檔模具的大宗訂單。
三,戰略聯盟逐漸形成,合作與競爭并存:從國內模具的發展情況看,模具產品適合專業化、集團化方向發展,模具企業在條件成熟時走聯合之路是必然的發展趨勢。 模具企業應該通過協作、整合等方式,完成模具制造業的深入發展??傊?,目前我國模具制造的總體水平與世界先進國家相比仍有著較大的差距,但我國有熟練的數控機床操作工人,裝配鉗工和模具調試人員,勞動工資水平低于其他國家,在這些資源上仍具有一定的競爭力。同時戰略聯盟的建立有助于產生一種良性的競爭機制,在這種機制下有助于企業不斷的完善自身從而提升自身的競爭力,加快企業的發展。
四,交貨期長:汽車模具的開發、制造主要包括:模具開發項目的簽訂過程、模具技術開發過程、模具制造開發過程、模具開發項目的交付過程。其中,前3個過程是影響模具交付周期的主要因素。整個周期可達6-24個月,可見交貨周期是十分漫長的。